凭着八百里太湖和二千多年的吴地文化,原住民们当仁不让地将“湖光山色,洞天福地”这样的赞誉取下两字做了自己家乡的名头。“光福”是吴文化的 一个极重要的关键词,这里有太湖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的恢弘场景,那些充满古典气质的木质多桅帆船或许早在宋代就已经在湖面上漂泊,至今仍有渔民终年生活在船 上,他们是最后的,坚守着传统的水上部落。
晨曦中的光福渔港村码头,帆影绰绰
古老的光福亦是名动江南的“百工之乡”,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出产着精雅、隽永、书卷气十足的玩意儿。紫檀、核雕、玉雕、刺绣不一而足。手 工,是当地人讨生活的能耐,即便是那些做锣儿、磬儿、钹儿这类的传统响器,他们都要沿用老底子的手工制作,一丝不苟,把老祖宗的一把好手艺传承得风生水 起。
1、帆影惊澜,最后的水上人家
光福镇渔港村,56岁的周玉珍在离岸边二百多米的五桅木质渔船上拾掇着,那些是一早捞上来的白虾,“晒干了,跟白菜一起炒,鲜得很!”她边忙边 说。船尾上塑料桨叶的简易风力发电机“呼呼”作响。为“未尝一日舍舟楫”的太湖船民们带去些许不稳定的电力。柏木桅杆早已经看不出漆色,帆篷亦是黑灰老 旧,缝补颇多。船舱里却也清爽,红漆铮亮,日用器具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液晶电视,电脑等物件。“信号不好的,靠近岸边才能看到点节目,电脑么,就给小孩子 玩玩游戏了。”周玉珍说。
渔民在自家的木桅帆船上拾掇一早收获的太湖白虾
因为太湖东南区域水浅,大船吃水又深,和太湖上拥有传统大渔船的渔民们一样,她家的船也傍不了岸,入不得港,只得常年以水面作生涯,过着乘桴而生的日子。
这种被称为“七扇子”的太湖传统大渔船又叫“罛船”、“帆碾”、“戈船”,坊间演绎的说法是,这类“大块头”是由南宋岳家军的战船演变而来。演 绎却也有些可考证的依据:这些大船至今仍带有古战船的痕迹,如舱堂宽,船帮高,人站舱堂船帮齐胸高,可代盾避箭,攻战时也可弯腰行走;船头有隆起的横梁, 渔民却都称之为“箭板”;太湖大船由“对船”或四船结伴捕鱼作业,太湖渔民称“对船”为“舍”,称四船为“带”,那分明是带有古代水师军事建制的称谓;在 大船渔民中还普遍崇信岳飞,有不少渔民都自称是岳飞的后裔。
传承既久的太湖木质七桅大渔船至今仍稳坐 中国淡水湖捕鱼船的头把交椅。尽管多数传统太湖渔民都已经在岸上拥有了固定的居所,告别了祖祖辈辈飘萍 般无根的日子,但仍有像周玉珍那样习惯了船居生活的人们选择了传统的延续,他们依然期盼着湖面上的大风,期盼着休渔期尽快结束,他们的船没有橹槁,风是他 们最为渴望的自然馈赠,像浮萍一般,只得风停时,方才下锚歇息,整理渔具,待到风再起时,又张帆而行。日子还在继续,传统的接力却未必能乐观,或许,作为 真实存在的生活状态,这些古典而瑰丽的帆影最后总归难免成为一种只读记忆。
2、精雅百工,道法自然
镇子上靠手艺吃饭的人比比皆是,做古典红木家具的、刻核雕的、做仿古青铜器的、做刺绣的、做玉雕的,甚至是做些苏锣、广钹等传统铜乐器,“都是靠着祖宗聪明,手头又勤快,能讨到一口饭吃!”上了年纪的工艺师们很是谦虚,嘴上介绍着,手上的活儿也不停。
真假莫辨,光福的紫檀雕刻以细腻逼真,雅致文气见长
三十六岁的“三藏”是镇子上的传统苏式雕刻艺人,这个名字是当年他在 苏州灵岩山寺皈依的时候,师傅给他取的,取佛教典籍“经、律、论”三大法藏之意。这样的经历,或许对于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雕刻师来说,至少在作品的构思上更能“师法自然”。
一截枯木,信手而来,即是件燕闲清赏的雅物
“三藏”没有受过正统的艺术训练,零星学的东西也是很杂,印钮、橄榄核雕、牙雕、桃核雕、硬木把件、竹刻、甚至器物底座,却无一不精。师诸名 家,不若师诸造化。一截紫檀枯木,信手而来,寥寥数刀,就是一个几可乱真的莲蓬头。让人不由想起《卖油翁》里的句子——“无他,唯手熟尔”。荸荠、花生、 柿子等乡野物件也是他创作的好题材,盈盈一握的小玩意儿,看似寻常之物,却满是作者缜密的心思和游刃有余的功力。
一张满是木屑的旧课桌、二十来把尺寸不一的刻刀,外加钉在旧课桌上的一块满是刀痕的木板,绝美的精致往往来自于朴素
“真的荸荠是紫黑色或枣红色,与小叶紫檀的质感和色泽都非常接近,做得好了,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他一边做一边用最细的刻刀勾勒出荸荠顶芽的 细节。“荸荠的顶芽和侧芽最难做了,色泽和质感上要有差别,脐芽部分多毛和鞘膜,表现起来有不小的难度。”他边刻边说。甚至于小小的蜗牛,也可以成为文房 小件的好题材,紫檀细密的质地将这些小生灵的模样刻画得细致入微,油亮的蜗牛壳,宣泄着湿润的空气里,雨润众生的那份愉悦。粗砺无形的紫檀原料在刻刀下一 点点具象起来,一截田埂和几粒蜗牛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笔架,上手把玩者多会欣然一笑,叹自然之美方为大雅,叹作者之巧思精工,一见而不能释手。
芭蕉亦是妙物,文人士大夫素以“蕉叶题诗”为一大韵事。“三藏”的紫檀芭蕉镇纸颇可把玩,蕉叶平滑如丝,曲线曼妙婀娜,即便是不起眼处的虫洞也 处理得俏皮可爱,令人莞尔。想来,如此雅物,爱者必每日摩挲把玩,不几日即宝光内敛,凝泽润雅。或置之于案头,捧卷夜读之际,余光瞥见,亦可获片刻清娱。 “人物更难,开脸做不好,东西的路份就差了。”他说。那件达摩出山紫檀臂搁就放在他的工作台上,人物衣着只寥寥几笔,却是剔底阳刻,线条写意流畅,但张力 宛若雕塑。开脸则用浅浮雕、细腻如工笔,神态俨然,法相庄严。
一张满是木屑的旧课桌、二十来把尺寸不一的刻刀,外加钉在旧课桌上的一块满是刀痕的木板就是他全部的工具了。“有很多作品,我就是做给自己的, 也不想去迎合谁,自己喜欢就好了。”他说。不受羁绊,信马由缰的创作能带来泉涌般的灵感。苏工的作品所以精巧、细腻、隽永、温文雅致见长,想来,也不无道理。
1、 寻觅太湖老式木帆船最佳的时节是在开捕节上,开捕节一般是安排在8月底禁渔期结束之后举办。当地政府会在开捕节时组织各村的船队一起出发,千帆竞渡,场面恢弘。
2、 休渔期,大型的木帆船一般都不靠岸,小型的三桅船,可在光福镇一些渔业村的港口里找到,仍会有船家住宿在上面,记得拍照要征得对方同意。
太湖渔家珍馐不少,响油鳝糊算是地道的苏州菜品,“声”、“色”、“味”俱全
3、 光福是闻名全国的百工之乡,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历史悠久,镇上手工作坊林立。离镇不远的 舟山村更是苏派核雕的发源地和制作中心,是选购精美 核雕作品的好地方。玉雕、红木雕刻、苏绣、古典家具制作亦是光福的好物件,地道的苏工作品,讲究的是手工的精细、设计的文雅和书卷气。当然,价格差距很 大,几百元到几百万元的艺术品都能在这个镇子上见到。推荐红木小件雕刻、核雕,除非大师作品,价格都还适中,是很雅气的旅游纪念品。
甜糯酥香的酱汁肉
4、 太湖渔家珍馐不少,响油鳝糊算是地道的苏州菜品,可谓“声”、“色”、“味”俱全。苏州菜讲究“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 四季有不同的时鲜名菜。入夏时节,鳝鱼鲜嫩肥美,就有应时的响油鳝糊。这个菜妙处是将鳝丝大火煸熟,加淀粉勾芡至糊状。出锅装盘时在鳝糊中拨出一凹槽,入 葱花、姜丝、蒜泥、火腿末。装盘上桌,另将一勺麻油加温,待八、九分热,浇淋于鳝糊上,热油遇青葱、姜丝等生冷之物,滋啦作响,异香扑鼻,其趣盎然。此 外,甜糯酥香的酱汁肉也值得尝尝。
精彩推荐
|
|
旅游攻略,地震自救和救人方法和技巧 |